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张芳

3月下旬看到一篇刷屏的文章《农妇200元的画PK画家500万的画》,本着好奇,问过度娘后锁定了一个小镇,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双溪镇,有两位叫林正碌和王亚飞的人,正在这里进行公益艺术教育——教人绘画,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的教学理念是:人人都会画,人人都是艺术家,在艺术面前人人平等!之后也不知道如何去,因为这个小镇在百度上的信息是少之又少,也就此打住。 5月7号那天工作之余,去微信里试着搜索林正碌的微信,还居然有,加了后,林老师很快就回复了我,给我发了去的路线(以前去的学员精心整理的新人手册),还给我加到一个群里,这让我想去的念头愈加强烈,晚上就订了第二天早上的动车票。后面根据《新人手册》又加了志愿者摇风的的微信,他很快就回复了,帮我安排的士车,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我始终相信,我看到的会比网友们写的更好,事实确是如此! 一次说走就走的周末旅程开启了! 热心的哥陆师傅(陆师傅剧透:摇风是政府派来协助学员来去的接待工作的,他很细心哦)把我送到画室是下午两点多,住店后简单收拾行李,就来到画室,领了画材就被安排到一个位置坐下,我说怎么画?画什么?助教美眉笑着说,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我楞了,虽然来之前有知道他们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看看别人都很专注的在画,我也就顺手拿了一个咖啡和米白的罐罐,有模有样的观察。 看看白白的画布,怎么下手?对于我这样一个小白来说有点考验,心里纠结了一阵,拿起笔,不会调颜色,弄的颜料板一大坨,看看左右两边的帅哥美眉,他们心无旁婺,想想怎么样也要开始吧,既然来了,就大胆的画吧! 于是就在紧张中开始了,因为喜欢罐子上的咖啡色留纹,就直接画它了,再去画罐子下部的米色,才发现两色交接怎么都处理不好,一直都是糊糊的,干脆就再调色,结果就变成了这样的蓝色,最后连画板的底色也画成了蓝色,放罐子底部的木板也画成米粉色,自己也觉得搞笑,老师来看,说很好啊,这是你的风格呀!可是我自己还一直纠结罐子本身的颜色,可是林老师的肯定给了我莫大的信心! 第一幅新作诞生了! 这是晚上的第二幅,林老师让我画空间,哦,好难啊,我拒绝了,还是画我的包包吧,林老师帮我摆好造型,然后,然后就一边纠结一边画,有了下午的一点经验,晚上拿起笔来明显的有底气了。可还是型画不对,想要的色调不出来,太考验我的耐心了,旁边一东北小伙子鼓励我,在有困难的时候更要坚持下来,王老师过来给我指导如何画包包的折痕,很快就有了感觉,修修改改,这一幅花了我最长的时间,直到第二天下午三点多才完成,第二幅在艰难中完成了。心中始终不满意这一幅,我对自己的不认可,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了。在我第三天要走时,王老师说她最喜欢这一幅了,呵呵😊 林老师和王老师始终都是用欣赏和鼓励的方式针对每一个不同个性的人,在他们眼里没有错的,没有不好的,只有有你自己特点的人,上至85岁的老人,下至两三岁的幼童,一样都是可塑的! 平凡的世界有着不平凡的人! 这张是实物与画作的合影,有那么点意思吧,只是包下面的绿色布实在是不搭,当时找不别的东西,林老师就顺手给搭了这个😜 双溪儿童艺术馆 这是孩子们和林老师,王老师学画8个月后的成果。 雨后清晨的小河边,菜花吐芬芳! 这是我见到的真人王珍凤,在她的画室里画桃花,就是网上热炒和名画家周春芽PK的王珍凤,是王老师的妈妈,她是很勤劳的,早上很早就开始画。 藏族小伙子正在他的画室绘画。 一处很有年代感的老宅。 等我画好了,它就是我的模特了! 小镇上还有一栋文庙,建于清1734年,虽然仅存的不多,却足以见证从古至今小镇的文化气息。 通往小学的路 很有感觉的街景 过去与现在的建筑PK! 画室前面的广场雕塑,艺术来源于生活! 双溪艺术教育中心 雨后清晨,云雾缭绕的山景,美! 两小孩围绕专注画画的爸爸,坐在旁边的这位就是人人仰慕的林正碌老师! 这个爸爸是忙完了活,就带着孩子来画室的。 顺便说说,由于林老师来这里做公益教绘画,初衷是为了保护漈下的古建筑,给那里的孩子们修一个厕所,后来孩子们来学,再后来大人也来学,再再后来全国各地的人都来学,全是免费的(包括画材),2000多平的画室是政府给的,每天都有来学画的,也有学了要走的,一切都那么的井然有序。节假日有来白洋淀,鸳鸯溪旅游,顺便学画的,只能说这一届的政府领导人有眼光。 林正碌老师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践行着他的公益教育,却造福着一方水土,着实令人钦佩! 这位妈妈比我晚半天到,带着孩子来,小孩也在画。 这是一个学了十天,毕业时的自画像,和他本人真象,厉害吧! 林老师在给学生们讲解如何画有水的玻璃瓶。 他强调交接处的处理:交接处微弱偏亮! 永兴包子铺的美容包,这也是一个绘画的好素材。 一位妈妈带着孩子,从澳大利亚来学了10天,拍毕业照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妈妈与王老师在惜别,孩子们也是自得其乐。 两天半,我的四幅画,对小白我还是有点小惊喜地! 中午要离开了,虽然只有两天半,我觉得还没有入门,王老师说还是要拍张毕业照的,可惜林老师下午才来。 云雾笼罩在山顶,好仙,林老师告诉我,等我画好了去漈下古镇,那里有更浓的绘画题材和氛围,这个美妙的地方我还会再回来的。 在路上,一直回忆林老师说的,交接处微弱偏亮,只要你能“看见”,才能画出来,可是我只能慢慢的去练习观察每一个物体的交接处,直到我是真的能看见。 来这里短短的两天半,在绘画过程中,内心的多次对话,纠结,是对自己的又一次发现,保有一颗好奇、探索的心是多么的重要啊!当我专注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来去匆匆,来这里的人和原住民都是那么的纯朴,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友善。特别要谢谢一位重庆的女孩,微信名叫蜗牛黄鹂,在我还没到的时候帮联系住宿,可惜去了第二天只和她聊了一小会儿,感受到她是很热爱生活,也很健谈,希望下次去还能见到她。还有一位深圳的女孩文婷,她帮我把未完成的画给画完了,谢谢! 其实艺术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人人都是生活中的艺术品!